作者:企捷科技 洪武敬 2020.2.16于深圳
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的建成,感叹我们基建狂魔的能力及速度……
方舱医院的出现,又制造了一个不小的热点……
此后,继续看到“市属高校、市委党校被征用”等各种信息和新闻——各种形式的防疫和救助资源被利用起来,逐步构建起了立体体系。
为什么要做这些?背后的管理逻辑是什么?——分类分级管理!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武汉所构建的防疫和救助体系:
通过分类分级管理,达到了以下目的:
是的,这就是分类分级管理,而且这种管理思路和方法,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,并取得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和价值:中心医院+社区医院模式、银行营业厅+ATM模式、机场一般通道+快捷通道模式……
在你的企业里,是否关注并应用分类分级管理呢?我敢说,肯定有——如销售部+大客户部+电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但你的企业真的就用好了“分类分级管理”吗?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视:
诸如此类,你的公司都有做分类分级吗?多年咨询经历告诉我,很多企业在此方面做的并不到位。另外,还存在另一更隐蔽的问题,就是“合理性”的问题——虽然有分类分级,但分类分级并不合理,如在报销流程中,很多企业是按照业务类型(招待费、差旅费、物业费……)来分类的,结果是流程满天飞,员工掌握不了规则而迷茫……
讲个案例,曾与一家新能源公司交流,该公司质量总监向我抱怨了一个问题,他说他很痛苦,因为像国外的一些知名大企业客户给到公司的开发周期是1年,而国内客户给到的开发周期只有3个月——1年里,所需要的各种实验和验证,能够充分开展,从而能够有效保障质量;而在3个月内,除了设计开发,留给实验和验证的时间非常有限,最终的结果就是问题百出。
了解事情缘由后,我跟他说,问题的根源是:用一套流程和体系,去应对两个不同的需求,自然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——一个需求点在“质量”,一个需求点在“快速”。解决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,只需要进行合理分类,并为此建立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的管理机制和流程体系,自然不同需求都能得到兼顾,各自安好。
而据我了解,在缺乏有效分类分级管理的背景下,在很多企业,建立差异化的流程和管理机制就更加有限,流程/体系是一套、机制是一套、激励是一套……
理解了问题2之后,“是否为不同业务配备了差异化的资源?”的问题就不难理解。我们常说,资源一定是为业务、为流程服务的,就像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的出现一样,就是因为重症/危重症病人救治资源不足,且需要分类出来并独立救治的而出现的。
当然,在企业中,因为分类分级没做好、对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没有差异化设计的原因,致使资源建设趋于雷同,这类问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。有个可以佐证的例子:很多企业引入了任职资格管理,建立了双通道或多通道体系,但很少看见这些企业在管理机制和流程中,明确什么类型业务由什么职级员工来运作等类似要求。
你的企业真的做好了分类分级管理吗?参照以上三点,可以做个评估。通过这个评估,你是否会发觉,做好分类分级管理,这不正是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吗?
疫情初期,病例还不够多的时候,是不需要考虑分类分级管理的(其实也有:一般门诊、发热门诊等)——就像企业在初级阶段,还不具备为各类业务配备不同机制、不同流程、不同资源的能力,但业务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和阶段的时候,就必须考虑并为之而努力——客户需要、效率需要、效益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