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批流优化制高点:无需审批

首图 (2).gif


审批,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已是无法逾越和回避的话题。然而,在企业实践中,审批问题给众多企业带来困扰,影响效率制约发展,表现于过高管控成本、存在极大内控风险….


审批不是关键,管控和规避风险才是目的

有效管控和规避风险的手段和方法有多种,但唯有通过业务机制与业务模式调整,将原本存在的业务风险降低到最低甚至完全消除的做法最有效。

举个例子,办公室绿柱盆栽是件很细微的业务事项,但每增加绿柱,都需要采购申请、处理报销;绿柱出现死、病问题,也需要采购申请进行更换,由此会产生大量的申请、采购、报销等流程及审批。

类似业务,常规的优化手段,是适当放大基层管理者的审批权限,尽可能多的授权、降低审批等级。又或者做好相应的费用预算,结合事后统计分析或必要审计,从而尽可能的将业务放权给一线人员直接办理。

不管采取以上哪种优化手段,都还不能彻底的解决管理投入以及所面临内控风险的问题。那么有没有“一招致胜”的优化方案呢?


答案是肯定的

彻底改变绿柱盆栽的业务模式,即将原来的“采购模式”改为“租赁模式”,又或者说是“总包模式”,只需要一次性的与供应商签订相应的租赁合同或服务合同,明确绿柱摆放密度,并约定此后出现任何问题,均需要供应商自行处理和解决。这样一来,公司在这方面的开支是透明和确定的,不存在任何风险。

不难看出,以上模式的改变,实则是责权利关系的调整。“让执行者承担自己执行所产生的后果,以及分享收益”,是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、业务模式的显著特点,比如大家所熟知的VMI、阿米巴、EPC、管理外包等,都是牢牢的抓住了这一点,由此消除审批、简化审批,从而提高整体效率、实现最佳业务结果。

当然,企业业务中,最大的风险承担者是老板、股东,我们不能因此就将所有业务都交由老板、股东亲自处理,正因为如此,“审批”无法完全消除,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简化审批、高效运作的追求,为无风险的高效运作而努力!